新闻动态

你的位置:快3技巧与规律112 > 新闻动态 > 杜聿明沈醉都不惹的三个战犯同学:一个军衔太高,一个性格太犟,一个做事太聪明

杜聿明沈醉都不惹的三个战犯同学:一个军衔太高,一个性格太犟,一个做事太聪明

发布日期:2025-10-12 13:47    点击次数:82
战犯集中管理:功德林里的特殊同学会 1956年,全国各地的战犯管理所开始将高级战犯集中转移至北京功德林。这些战犯都是曾经的军政要员,文职需达到厅级以上,武官至少是少将军衔。其中,原军统局总务处少将处长、保密局云南站站长,后来升任蒋军云南游击总司令部中将司令的沈醉,也从重庆被转送到这里。 初到功德林,沈醉就遭遇了一场下马威。当他向学习小组长、原军统局电讯处副处长董益三递烟示好时,对方却冷冷地拒绝了,还意味深长地说:我们重新交朋友!这让沈醉颇感意外——在军统时期,董益三对他可是毕恭毕敬的。后来经原...

战犯集中管理:功德林里的特殊同学会

1956年,全国各地的战犯管理所开始将高级战犯集中转移至北京功德林。这些战犯都是曾经的军政要员,文职需达到厅级以上,武官至少是少将军衔。其中,原军统局总务处少将处长、保密局云南站站长,后来升任蒋军云南游击总司令部中将司令的沈醉,也从重庆被转送到这里。

初到功德林,沈醉就遭遇了一场下马威。当他向学习小组长、原军统局电讯处副处长董益三递烟示好时,对方却冷冷地拒绝了,还意味深长地说:我们重新交朋友!这让沈醉颇感意外——在军统时期,董益三对他可是毕恭毕敬的。后来经原第八兵团司令官汤尧点拨,沈醉才明白,在这个新环境里,过去的身份地位都要重新洗牌,自己必须学会放低姿态。

善于观察的沈醉很快发现,功德林里有四个出了名的刺头,连桂系名将张淦(电视剧《特赦1959》中蔡守元的原型)都拿他们没办法。不过沈醉对他们并不畏惧,特别是1964年他以特赦人员身份重返功德林时,看到这些人仍在改造中,更添几分轻视。当时他和杜聿明、宋希濂受邀回管理所分享参观见闻,身份从阶下囚变成了座上客,可以自由询问各种情况。

展开剩余75%

在沈醉眼中,这四人不过是仗着蛮横让人不敢招惹,真正需要谨慎对待的是另外三位特殊同学:一位年事已高,一位性格倔强,还有一位则聪明过人。

三不惹之首:德高望重的王陵基

功德林里最年长的当属1886年出生的王陵基,这位唯一的上将战犯资历深厚。他不仅是清末举人,还曾留学日本学习军事,中文造诣深厚,日语也十分流利。杜聿明常和这位老将军一起做些轻活,虽然爱开玩笑,但也要注意分寸——王陵基脾气火爆,谁都不敢真惹他生气。

王陵基在川军中的辈分极高,连后来成为他上级的刘湘,当年也是他在四川武备学堂任教时的学生。面对管理所里的年轻同学,王陵基总爱感叹一代不如一代,其他人也只能报以苦笑。凭借资历和威望,连那四个刺头见了他都要绕道走。杜聿明和沈醉则与这位老将军建立了忘年交,一个负责刮胡子,一个负责理发,相处十分融洽。

倔强如铁的文强

文强(电视剧中以刘安国为化名)则以倔强著称。这位身材高大的前中将从不主动惹事,但也没人敢招惹他。有趣的是,杜聿明曾托卫兵给他送去十包美国骆驼牌香烟,展现出特殊尊重。

文强的军统资历比徐远举等人深厚得多,社会关系也相当复杂。他父亲是同盟会元老,与程潜、蒋介石交好,这也是他虽参加过南昌起义仍受重用的原因。在淮海战役中,文强曾解救七名武工队员,这一义举后来还帮杜聿明洗脱了罪名,助其获得特赦。文强直到1975年才获特赦,但一出来就全票当选政协文史专员办公室学习组长,连杜聿明、黄维等人都对他言听计从。

聪明过人的王耀武

与文强的倔强不同,王耀武以智慧见长。在管理所里,他享受着特殊待遇:不仅有带鞋带的棉鞋,还有单独办公室。这得益于他被指定为学习委员,负责汇总各小组学习情况。王耀武的机敏在一次转移中展露无遗——他从理发员那里套出要转往济南的消息,并提前做好准备。此后他更加谨言慎行,赢得了管理干部的充分信任。

尽管有人眼红他的位置,但包括杜聿明、沈醉在内的多数人都与他保持良好关系。管理所领导也始终支持王耀武,让那些想取而代之的人无功而返。

结语

在功德林这个特殊的小社会里,王陵基的资历、文强的倔强和王耀武的智慧,构成了一个微妙的平衡。那些在外界呼风唤雨的特务们,在这里也不得不学会新的生存法则。这段特殊历史中的众生相,不仅展现了人性百态,也折射出时代变迁的深刻印记。读者不妨思考:在这些个性鲜明的战犯中,谁的故事最引人深思?他们的经历又能给我们哪些启示?

发布于:天津市

上一篇:俄方公布普京与特朗普会谈开始时间
下一篇:没有了
TOP